上周,社交应用Path私自上传iPhone用户通讯录到自己服务器,而在新加坡的一位程序员爆料,他曾发现一家旧金山创业公司也曾私自上传用户通讯录到其服务器,其联合创始人就曾是Facebook早期职员。
引起公愤之后,Path终于觉醒,发表了一份道歉声明并删去了上传到服务器上的用户数据,同时采用新政策,只会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获取数据。很显然,Path不是第一个私自获取用户数据的移动应用,其他还包括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,后者也很快改变政策并更新软件。
有很多人都认为苹果监控不力,但既然事情过去了,我们就应该思考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,又将何去何。
如今的App天生具有社交性质,关系更多人,这些社交Web上的联系日益重要,在某种程度上,这些应用开始反映我们的真实生活,正如许多人之前所说,我么就是社交Web,
社交Web就是我们。
一位作者在《科技行业如何应对危机》中写道:
是时候彻底改变科技行业的时候了,你的产品是为人所用的,不是玩具,你必须尊重你的产品,也就是尊重你的用户。
我们日常生活中包含很多层面的信任,无形的社交合约寓意着某种形式的信任,比如和你银行,绿色杂货店,咖啡厅做交易,也是建立在这么一种信任基础上,我们和我们信任的人成为挚友,为你信任的人卖命,信任驱使着我们做正确的事情,正如某人在文章《从Path及Pinterest所学到的》一文中所写:
这是社交应用应该汲取的教训,对用户的信任是至高无上的,维护这种信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公开你所做的事情,尤其是当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的时候,你用这些信息似乎也做不了什么大事,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说出来而不是等到别人去揭露。
今天的应用需要理解信任的真正含义,做正确的事情,苹果不强制应用执行“用户许可”规则,并不代表应用无需执行。比如Marco Arment开发的Instapaper就以一种尊重客户意愿的方式获取iPhone用户通讯录,尊重用户隐私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业务,他写到:
当利用这些信息的时候,我感到iOS给了我很宽松的访问权限,并未强制我取得用户许可,这种行为让人觉得卑劣,虽然我只有在得到用户明确许可之后会访问数据,但我只想查看我需要的信息后尽快推出。从未想过把用户信息存到服务器上,更不会多看一眼我不需要的信息,但很显然,很多人都不会这么做。
随着Web变得越来越社交化,我们在设计软件的同时需要考虑人的因素,应用开发商必须一开始就明确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。
对开发商来说,这么做有这么难吗?也许吧。这会减慢公司的发展吗?也许吧,但是,建立一个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应用并告诉大家应用都在做什么,数据都用于何处总不是坏事吧。
评论(0人参与,0条评论)
发布评论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