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互联网商业模式刚开始在中国兴起的时候,任何产品只要和互联网扯上关系,那就几乎肯定是能挣钱的,这就是互联网传播的力量,可以说是概念的成功,也可以说是想象力的胜利,但现在又如何呢?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带给了人们信息收集便利的同时,同时也以天量的信息带给了人们一种另类的负担,使得人们除了自己真心需要的信息外,对其他信息的敏感度越来越弱.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,以传播或者推广为中心的话,要想自己的商品或者商业信息传达到目标人群中,且产生一定的效果,就必须提高目标人群对自己商品或商业信息的敏感度,那么这种敏感度怎么刺激提升起来呢,大多的就只有采取了增加传播的力度,也就是营销广告的频度和广度.
但问题是,当这个成为大部分人一种共识的话,那么绝大多数的都会采取同样的策略,结果是如果你不跟进的话,那么你的信息从营销角度上而言就越来越弱了,直接结果也就是不烧钱肯定会死.如果你跟进的话,结果又如何呢?当所有的人都增大同样比例强度的话,对于同样的对象来说,其影响是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的.那就意味着,只有你比别人烧更多的钱,你才能脱颖而出,于是这就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,争相比拼投入,直接的后果是营销成本的提高,而市场却没有按同样比例扩容,那么最后剩下的就只能是有最多钱烧的.但事实真是如此吗?
事实上,当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中的时候,互联网世界中其实不断的在诞生着很多的有竞争力的小公司,这类的公司没太大的资本实力没法用钱去烧市场,这是它们最大的劣势,但同时这种劣势却在逐渐演变成优势,因为无法在传播中大广度和大频度的广告投入,所以这类的公司就只能更脚踏实地的立足于产品本身,也就更在意于这小众人群对自己公司产品的体验,或者说,公司的实力决定了他们的重心更多的倾斜于营销成功中的后者,即用户体验.笔者在商务咨询公司工作的过程中曾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小公司,以这些公司的产品,如果从专业角度来看的话,都是相当有市场潜力的,而且在他们小众的范围内也是有一定客户的粘度的.但结局却不一样,有些公司取得了前期的成功,就大规模的扩张,然后就烟飞灰灭了.
原因很简单,他们前期的成功是基于产品即客户体验为核心,他们的失败基于他们重心的偏移至传播.当然了,他们想做得更大那么从营销角度而言是广告的传播是必须的.我们考证很多成功的公司,实际上没有哪一个是纯粹的靠传播做起来的,传播必须有基于用户需求的基础,苹果公司的传播力量大到无法想象,但它也出现个好几款失败的产品;同样也没有哪一个是纯粹只做产品而不做传播的做起来的,任何一个大企业,百年企业,哪一个企业没有品牌故事?
也就是说,真正成功的市场营销,广告传播和用户需求是一个整体,是一种平衡.在某个特殊的情况下,可能会出现一些特例,比如互联网在我们中国发展的这个过程中,但最终还是会回到这个本质性上的平衡上来的.互联网营销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多奥妙,其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只是表现手法上有区别,本质还是一样的.
评论(0人参与,0条评论)
发布评论
最新评论